近日
教育部公布了
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其中
重庆6所学校入选
具体有哪些?
跟着小育一起来看
(重庆地区)
◆入选的6所学校
在做好人工智能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苏幕遮.碧云天》课中体验VR沉浸式学习 渝中区教委供图
学校依托校园众创空间——“蚂蚁梦工场”、智能教育实验室——“慧学工作坊”,融合学校“双新”示范建设成果,创设“云教学”变革学习场,开发“梦工场”活跃新课程,构建“慧学”教育新生态,赋能教育教学创新。
学校设计开发了涵盖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读本,以项目式教学为主,通过“基础+进阶”教学组织形式,推进人工智能课程落地实施,形成了33门选修课、27项必修课例。与市内外多个学校构建协同教学共同体,联合开展“云课堂”教学,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新路径。深度凝练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并推广,曾获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开设创+人工智能课程 沙坪坝区教委供图
学校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体师生,打造宇宙学习区、智慧农场、智慧鱼缸、创+空间等沉浸式人工智能学习空间;开发教、学、评、管、研一体化的“兰韵·数字平台”,实现学生人手一台移动学习终端;实施融合“教研、科研、培训、教学、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研修,打造人工智能强师体系;构建校本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开设全校普及的“创+”专业课程、走班实施的SMAC智能课程、分阶共建的“兰花智慧生态系统”实践课程;探索素养导向、技术支撑的“教—学—评”一体化人工智能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而适合的教育,形成了“智慧面向人人、服务人人智慧”的教育数字化体系,重塑了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永川区实验小学“探秘人工智能”项目组学生成果汇报 永川区教委供图
学校引入物联网技术创设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建立智慧图书馆、智慧科创馆等新型学习场所,加强校园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的相互转化,打造深度交互的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课程引入中央电化教育馆编制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读本,课后延时服务开设编程、智能机器人等拓展型人工智能课程,依托区域资源开展“探秘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实施多元课程培育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聘请高校、高新企业专业人员为人工智能教育“X导师”,共享高端智力和教学资源。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探索讯飞星火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在备课、上课、学业评估等教学环节的运用,探究AR虚拟增强现实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铜梁区巴川中学老师带领社团成员探讨关节舵机和视觉识别工作原理 铜梁区教委供图
学校遵循“成就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双师助力,创新课堂。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招募复合型的理科教师加入师资团队、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科创类教师培训、与著名高校签订“双师”学习课堂协议等多种措施提升团队教师的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力。持续投入硬件建设,打造了千余平方米的科创乐园,聚焦人工智能教育,着重打造机器人教室、数智农场、VR教学室、智能制造创客教学室,积极营造人工智能育人氛围。
数据赋能,因材施教。深耕课程体系建设,围绕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技术基础进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以机器人社团课程、数智农场课程以及VR教学课程为主,稳步推进人工智能教学工作。开展机器人竞赛、编程挑战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热爱,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开展编程学习 两江新区教育局供图
学校以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通过创建智学场域、创新教学模式、创优辐射带动三方面凸显校园智慧基因,促进学生个性生长。
一是创建智学场域,建成人工智能学院。学校结合区域区位优势,将人文特色与科技特色深度融合,系统构建了国内首个由一所小学建立的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学院以“乐学”作为目标,打造乐探、乐享、乐翔、乐思、乐研、乐创等六大场域及平台,建构了智敏·编程课程、智略·人工智能课程、智联·学科智慧课程等三大课程群,实现AI人才培养中心、AI风采展示中心、AI主题活动中心、AI科创竞技中心和AI 科创师培中心等五中心的人工智能时代灯塔学校的示范引领效能。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建成美好智慧课堂。学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促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教学改进—逐渐推广”的实施路径,创新各学科教学模式。如英语学科构建智慧语言教学环境、信息科技学科搭建OMO编程教学环境等。
三是创优辐射带动,成长师生成就学校。学校师生信息素养多维进阶,学校先后获评重庆市智慧教育示范校园、重庆市智慧教育优秀示范基地、重庆市智慧教育卓越品牌学校。人民网、华龙网、《重庆日报》先后报道学校智慧教育及课程教学特色;2023年3月《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学校办学特色。
▲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生在人工智能课堂上实践操作“小飞”机器人 高新区公共服务局供图
学校紧紧围绕高新区“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以“S2C”数字教育变革为路径,构建“个性学、智慧教、科学测、智能评、高效研、精准管”的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一是打造“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校园空间。围绕教学端、评价端、管理端构建数字基座,推进场景应用,形成标准化数据中枢,开发“六礼值周、智雅评价”等个性化人工智能应用系统。
二是优化“专业化+复合型”人工智能资源。组建大学指导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队伍,设立专项课题,定期开展全员培训。
三是实施“通识类+拔尖型”人工智能课程。明确目标、任务、课时、教学要求,聚焦“五学”课堂,3-6年级通识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社团9个,为拔尖型学生提供成长通道。
来源丨市教委基教处、相关区县教委及学校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
教育部点赞!重庆市“三个三”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
“渝”见书香丨重庆2区入选全国优秀案例,3校入选全国“书香校园”
-
教育部举行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
-
胡衡华:吸引青年人 留住大学生 让更多青年扎根重庆就业创业
-
全力护航开学季 教育督导在行动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